来源:baidu.com人气:801更新:2024-10-13 15:33:46
整部电影在文本层面上完全是对阶级史观的忠实再现:生产关系的发展拉大了贫富差距,拿破仑带来了平民革命的幽魂,阶级间的隔阂与缺乏互信终究发展成了仇恨,在曼彻斯特的广场上一触即发. 在影像层面上相对应的,是一个“填满缝隙”的过程,即用考究的摄影调度、慷慨激昂的演讲姿态和省略转场,直接并置时空的蒙太奇将一个无甚新意的架子填充成连续的影像. 所以无论迈克李的视听手段再怎么炉火纯青,他的电影都仍然存有某种经典的,“前现代”的气质. 一切都自足地在摄影机的注视下运转,但并不存在罗兰巴特所谓的那种“刺点”来穿透影像,从而与外在产生呼应. 从这个角度来讲,《发掘》永远是一部温和的历史电影,而迈克李也永只能是一个温和的左派:彼时统治阶级的失职永远可以被归因为乔治王子的跋扈、上议院官员的傲慢和地方官的凶恶,而不是相反. 影像上极致且精致,除了开头和结尾两三个单镜,其他都是调度十足的长镜头. 这种调度是为叙事基调服务的,阴郁、生猛、乖戾,并且形成一种在华语片中与众不同的形式美. 这是毕赣与杨超之辈目前所不能企及的,同样追随贝拉·塔尔,胡波拍出了自己浑然天成的调性. 与侯孝贤与蔡明亮的诗意式的长镜亦不相同,胡波舍弃了任何碎片式的视觉碰撞,而是把镜头贴近演员,在特定的空间内移动、旋转、腾挪,让某种人物间的张力极力拉扯开来,某种社会戾气徐徐蒸腾. 如我一直所说,大景深与长镜头是最考验导演现场调度与叙事能力的(当然,片段式的镜头更多是考验后期剪辑与叙事建构的能力,这种调度也很重要). 伴着叙事人物前行中的配乐,胡波这部处女作竟也在影像上弥漫着某种后摇特质,迷离、低沉、悠长,有波澜,无巅峰. 只可惜,目前的版本混音有诸多技术瑕疵. 发掘,汉语词语,拼音:fā jué,意思是把埋藏的东西挖掘出来;犹如用挖掘、深入搜寻来显露或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