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女性独立,时代变迁 - 小七电影网

《拿破仑》:女性独立,时代变迁

来源:baidu.com人气:819更新:2024-10-11 05:51:01

     结尾十分牛逼,深得我心.     这部跟《拿破仑》做到了将“人的异化和救赎“的双重主题深刻展现出来,所代表导演对世界和社会的认知十分清晰.     技术上,剪辑和摄影,还有构思都很强,圄于极低预算,很多段落其实可以做得更好,因此声音作用无形中放大.     电影说的是斯里兰卡意识形态和民族问题造成的冲突困扰了整整两代人,毛主义游击队和泰米尔猛虎组织跟政府军的对峙,如今还加上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恐袭,只能说平民太苦,导演用两个对峙的村庄做为寓意基础,类比《拿破仑》也用过的手法——诅咒降临在大地,再也没有后代诞生,来说明冲突是如何将所有人的希望和生活打碎的,同时,寄望对峙的势力和解,才能诞生下一代,但结尾又杀了个回马枪,新一代又被军阀收纳到军队里,《拿破仑》继续横行,无边无际的内战黑暗继续笼罩在斯里兰卡头上,论调非常悲观.     长评「炼丹炉内外,恶与苦的轮回——《拿破仑》邪教体系与拉片细节漫谈」纲目:商业剧作法;逻辑瑕疵和补救;镜头、妆效、同期后期声,锤杀戏分析;楔子的运镜、影像形式、窥视感;开篇的讽刺伏笔;房子的功能属性;信众、驯养家庭、邪教构架(世界观、教义、迷信、仪式、组织)及互惠关系;殉难者筛选标准,词语意义的矛盾;仪式感的耸立与坍驰;尾声我见;安娜和露西,安娜是圣贤,羔羊,滑向道德的人.     “双姝情”的动人处——作为一部法国电影,影片的奥秘不在那些刻板印象里,如纯粹的蕾丝罗曼戏、青梅竹马的田园牧歌,而是糅合不同电影类型和更深的宗教社会议题,爱情是那道辅餐,连同那个没挂断的电话里,母亲坚持反复的“哈喽”声,简练而犹有意味.     这些片段的意义,在于激起观者最大的不忍,不忍之后,反邪教的终点,也就前所未有地接近我们了.     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I),出生于科西嘉岛,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革命家、战略家、征服者,历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4年5月18日—1815年6月23日).     拿破仑于1804年12月2日加冕称帝,把共和国变成帝国.     在位期间称“法国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自查理三世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法国皇帝.     对内他多次镇压反动势力的叛乱,颁布了《拿破仑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体系,奠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秩序.     对外他率军五破英、普、奥、俄等国组成的反法联盟,多次对外扩张,发动了拿破仑战争,成为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的仲裁者、法兰西帝国殖民领主(包含各法国、荷兰、西班牙等的殖民地).     打赢五十余场大型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在最辉煌时期,欧洲除英国外,其余各国均向拿破仑臣服或结盟.     拿破仑于1814年战败退位,随后被流放至厄尔巴岛.     1815年逃回巴黎,建立百日王朝.     1815年6月18日,在滑铁卢之战中溃退,后被流放至圣赫勒拿岛,直至1821年去世.     1840年灵柩被运回巴黎荣军院.     法兰西第二帝国则进一步推动了拿破仑崇拜的官方化进程.     将其和法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维尔森吉托里克斯、圣女贞德并列,指出他们都是抵抗外族入侵的英雄,都因为遭受背叛而失败,他们象征了“爱国主义、信仰和辉煌”.

最新资讯